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事

中国太空探索“推力”强劲

5月4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中国空间站示意图。根据计划,中国空间站将于今年完成在轨建造。此前,中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圆满完成,并将进入建造阶段。

谈及中国航天事业近年来取得的飞速发展,外媒纷纷赞叹,中国太空探索“推力”强劲。

中国展示航天大国地位

随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于4月中旬成功着陆,中国空间站建设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焦点。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称,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是目前中国在轨驻留时间最长的飞船,也是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模式“回家”的飞船。在太空“出差”长达半年的3名中国航天员平安返回,不仅意味着此次任务圆满结束,还为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画上圆满句点。

日本共同社报道称,3名航天员在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进行了技术等方面的验证,中国反复进行航天员的轮换和物资补给,为空间站的运行作准备。

《联合早报》引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日前发布的消息称,根据任务安排,2022年将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共计划实施6次飞行任务。其中,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将在6月发射,之后还将实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

近年来,中国航天取得一系列里程碑式成就,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土耳其广播电视公司国际频道报道称,中国积极发展航天事业,此前已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并成为首个实现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的国家。

美国太空网站报道称,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在为期半年的任务期间,开展了两次“天宫课堂”,在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该网站引述英国学者莫莉·西尔克的观点称,在“天宫课堂”上,观众与航天员的实时互动全面展现了中国航天技术成就,凸显了中国航天的实力,将会鼓励和推动青年一代从事科研工作。“中国展示了航天大国地位,也传递了希望造福全人类的愿望。”

稳步推进月球和深空探测

2022年初,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介绍2016年以来中国航天活动主要进展、未来五年主要任务,进一步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航天事业的了解。

法国《回声报》网站报道称,根据统计,2021年中国进行了55次航天发射,发射次数世界第一,同时也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射次数的新纪录。

法国《舆论报》报道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表示,2022年计划安排4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其中载人航天任务6次。该报认为,这表明中国将建设航天强国作为重要目标,正如中国领导人曾指出的,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30周年。美国科技网站Ars Technica日前发文称,自2010年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崛起是全球航天领域最大的变化之一。在轨道发射方面,2022年全球的数量可能会再创新高,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将继续高速发展。

近年来,从“天和”入九天,到“天舟”完成妥投;从“祝融号”巡游火星,到中国航天员“入住”太空……一次次激动人心的发射让世界看到,中国太空探索范围更深更广,深空探测能力持续增强。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太空飞行新闻网站评价称,中国一系列航天发射和外星着陆任务取得成功,使中国稳步推进其他深空探测任务。

《今日印度》周刊注意到,中国已批复探月工程四期任务,包括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这3个任务将在未来10年内陆续实施。

日本《朝日新闻》指出,中国发射的无人探测器“嫦娥四号”在2019年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2020年发射的“嫦娥五号”带回了月球样品。致力于成为太空强国的中国,正在不断积累自身的太空探测技术。

深化高水平国际合作

探索未知宇宙、发展航天技术,是人类的共同事业,离不开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

《印度斯坦时报》网站报道称,根据《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过去5年,中国除了向委内瑞拉、苏丹和阿尔及利亚交付卫星外,还完成了巴基斯坦遥感卫星一号的在轨交付。此外,中国还与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南非、阿尔及利亚、泰国等国家开展卫星导航合作。

《朝日新闻》注意到,白皮书公布了中国将与俄罗斯联合发起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此前曾表示,进入空间站阶段,中国将继续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使中国空间站成为造福全人类的太空实验室。

俄《报纸报》援引航天专家的话称,中国建设空间站有一个深思熟虑的科学计划,空间站舱段有大量科学研究装置,还使用通用设备,便于未来邀请外国研究人员参与科研。

据悉,中国空间站是历史上此类项目首次向联合国会员国开放。目前,已经有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

法新社报道称,中国空间站将成为国际太空合作的重要平台。

巴西瓦加斯基金会巴中研究中心负责人埃万德罗·卡瓦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十分赞赏中国发展航天事业所坚持的合作共享原则。“科技创新必须坚持开放合作。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坚持独立自主与开放合作相结合,深化高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外空领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记者 严 瑜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福建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据环球网报道,在莫迪的不断调和下,G20各成员国勉强达成了一份联合声明,但涉及乌克兰局势的部分仍留有空白,声明并未直接点名批评俄罗斯,而这引起了乌克兰方面的强烈不满,乌外交部发言人尼科连科在社交媒体上发声称,该声明“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全文]
    2023-09-12 02:08
  • 来源:人民海军7月20日“北部·联合-2023”演习开幕式在日本海中部海域举行此次演习以“维护海上战略通道安全”为课题双方将围绕海空护航、威慑驱离锚地防御等多个科目展开演练开幕式一结束实兵行动随即展开首先进行的是海空护航科目演练随着齐齐哈尔[全文]
    2023-07-22 02:05
  •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当地时间6月14日,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新闻处发布消息称,波罗的海舰队共15艘舰艇在波罗的海海域进行了炮击演习。俄罗斯国防部发布的视频显示,演习内容包括与模拟敌舰进行炮火交战、单舰打击以及空中打击。此前德国和美国宣布,北约[全文]
    2023-06-16 02:03
  • 参考消息网5月24日报道 据法新社报道,在与乌克兰接壤的别尔哥罗德州,一名俄罗斯官员说,在乌克兰武装“入侵”该地区之后,该地区一夜之间遭到大量无人机袭击。别尔哥罗德州州长维亚切斯拉夫·格拉德科夫在社交媒体上发帖说:“夜晚并不平静。有大量的无[全文]
    2023-05-26 02:04
  • 来源:环球网【环球网报道】国台办5月17日上午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马晓光就近期两岸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记者:据消息透露,美国政府正在计划向台湾提供价值5亿美元的武器援助。近期还会派遣百余名军人到台湾协助训练台军。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全文]
    2023-05-18 02:05
  •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时报驻俄罗斯、德国特派特约记者 肖新新 青木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柳玉鹏 莫然】“在乌克兰现代史上最具挑战性的时刻,德国被证明是我们真正的朋友和可靠的盟友,在捍卫自由和民主价值观的斗争中,德国与乌克兰人民坚定地站在一起。”[全文]
    2023-05-16 02:05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5 by 福建之窗 fj.newsfc.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